运维咖啡吧
享受技术带来的乐趣,体验生活给予的感动

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9 - 晋江

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8 - 石狮」,昨天离开了泉州市区,先去看了洛阳桥,作为一个洛阳人,在远离洛阳的千里之外看到了许多与洛阳有关的元素,洛阳镇、洛阳江、洛阳桥等等,也是一种十分特别的体验,离开洛阳桥继续沿海自驾的行程,一路沿泉州的海边往南行驶,过大厦湾沙滩、祥芝小威海、红塔湾、洛伽寺、十里黄金海岸,最终在距离黄金海岸一点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一个完美的露营地停了下来,晚上沿海边散步,看了黄金海岸和洛伽寺的夜景,结束了愉快的一天

原以为今天只是寻常的海岸线之旅,殊不知,这一天最大的惊喜,都藏在了计划之外

08.19 Day9

夜宿大海边,听着海浪声,秒级入眠,一夜无梦,睡得很香。一觉睡到早上八点,起床,把前后车门都打开,任海风肆意穿过,天气很好,太阳直射下来还是比较晒,但温度并不是很高,坐在车上,晒不到,吹风、看海、听浪

顺便完成昨天的游记,游记虽然每天都在更新,但即便对于我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我写文章很慢,因为要查许多的资料,也有完美主义倾向,所以要花不少的时间,我大概算了下,每千字至少要花一小时,现在的游记基本都在两千五百字左右,所以每天花在这上边的时间有2.5至3小时。好在早上路边很安静,并没有什么人打扰,正常节奏也就更新完成了

车就停在这条这条滨海公路的旁边,虽然在公路旁边,但并没觉得吵,有几个停车位,不收费,还能欣赏到一线海景。游记更完,坐在这里查了下,就在附近一公里左右就是永宁古城,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决定去看看

永宁古城东临台湾海峡,北倚五虎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是明代为抵御倭寇侵扰而设立的卫所制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辖11个千户所,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三大卫城。导航永宁古城会给导航到东瀛门,从东瀛门进去不远就能看到一座财神庙,供奉东路财神赵公明,门口大大的匾额上书写着「东南第一财神庙」可见其地位

距离财神庙不远的城隍庙给了我惊喜,其与永宁卫城共生,建于洪武年间,闽南地区现存的规模最大规制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布局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

庙宇建筑结构严整、精美,古迹众多,许多书法、联文、木雕、石雕、砖刻均出自明清高手。整体布局看上去很舒服,雕刻自然,色彩明快,不像是其他十分商业的寺庙,这里竟然让我感觉到了一点烟火气

在来泉州之前,我对寺庙还是有点畏惧的,庄严肃穆,总觉得是个十分正式且特别的场所,但在泉州看到了另外一种场景,大家在寺庙里喝茶,在寺庙里吃饭,在寺庙里聊天,感觉寺庙也成了一种邻里之间的社交场所,也挺好。除了上边提到的财神庙和城隍庙之外,在永宁古城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寺庙,大大小小,感觉有几十座,并且包容性很强,供奉各种各样的神明,都有香火

除了寺庙外,永宁古城里还有大量的番仔楼,数量非常多,番仔是以前闽南人对南洋人的称呼,番仔楼就是指那些侨居南洋衣锦还乡的华侨回到祖地建造的民居。这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形式,中式元素包括传统的红砖墙、燕尾脊屋顶、雕花石刻和木作装饰等,西式元素包括如罗马柱、拱券门窗、彩色玻璃窗、巴洛克风格的浮雕装饰等

永宁位于历史上是重要的港口和海防重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大量永宁人前往南洋寻求发展机会,对于那些成功的华侨来说,回到故乡建造豪华住宅不仅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对家乡的一种贡献和支持。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华侨下南洋打拼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奋斗历程,虽然部分现在已经无人居住甚至荒废,但从这轮廓依稀能够看出曾经的风光和辉煌

去之前对永宁古城并没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永宁古城确实没啥名气,估计就连泉州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所以想着可能是为了旅游新建的古城,到哪看一眼,不行就撤了,结果出乎意料的逛了两个多小时,无论是那一座座的宗教庙宇,还是这一栋栋的番仔楼,都值得放慢脚步,认真探索

离开永宁古城,我们继续沿着大海往南走,过深沪镇到石圳,这里有个南湖湾景区,大海、沙滩、风车,也是个看海踏浪的好地方,不过跟石狮的海滩比起来各方面稍差,再往南走很长一段虽然也靠近海边,但基本都是大片的滩涂,没有很好的海景了

中途经过晋江市安海镇,偶遇了安平桥,之所以是偶遇,是因为并不在计划中,仅仅是路过看到了。安平桥,是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与我们这几天看过的开元寺、洛阳桥等一样属于泉州22处世界遗产地之一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它的桥墩分三种形式,水较浅、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采用长方形石墩,较深处则改用单边尖半船型石墩,水最深、水流湍急处采用双头尖形墩,也算是因地施材的典范了

安平桥全长2255米,大约五华里,因此也称五里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建造采用了睡木沉基法,即先打入海底的木桩之上再横卧一层木桩,其上砌筑石桥墩,既加固了地基又节省了材料,桥上及周边有多座附属建筑,如瑞光塔、桥头亭、水心亭、海潮庵、望高楼、听潮楼等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安平桥的长度,真的非常长,单说2255米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就说下我从桥中间的水心亭处走到西端的听潮楼大概花了20分钟,因为水心亭往东在修缮,不能走全程,如果要走完全程的话,大概要30分钟左右了,由这个时间就能想象的到,这个桥究竟有多长。脚步的丈量,才让「天下无桥长此桥」这句赞誉真正有了重量,800年前的宏伟工程,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安平桥是一座横跨海湾的海上桥梁,然而,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安平桥下的水域逐渐变浅,部分区域甚至变成了陆地,现如今已经完全看不出来跨海的模样,反倒是围绕安平桥修建成了生态文化公园,成了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安平桥出来已经天黑,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石井镇,石井镇位于泉州市南安市的最南部,这里是中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明代末年,这里是郑成功屯兵复台的基地之一,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与郑成功相关的文化遗产,如延平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庙。到了石井镇就停车在郑成功文化旅游区的停车场,抬头就是郑成功庙,炫彩夺目,金碧辉煌

郑成功文化旅游区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可以直接开车上山,停车场不是很大,但好在没什么人,所以比较空,鳌峰山海拔不是很高,但也足以俯瞰山下的风景,宁静且壮阔,我的车子就停在那里

简单的逛了下文化园,晚上很多地方不开放,等明天白天再来看看吧,吹吹风,看看夜景,回去休息了

后记

游客的满足感,来自于完成了一份旅游清单,而探索者的快乐,则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我的旅行没有太多详细的计划,更喜欢作为一个探索者,去发现那些不期而遇的隐藏款

我们总在规划人生,就像规划一场旅行,但生活总有它自己的安排,不必为偏离航线而焦虑,因为每一条看似弯路的小径,都可能通往一片未曾预料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