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咖啡吧
享受技术带来的乐趣,体验生活给予的感动

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5 - 古城

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4 - 泉州」,昨天我们已经到达了泉州,逛了逛西街,参观了开元寺,还在晚上到达了清源山顶,俯瞰了整个泉州的万家灯火,还像本地人一样参与了晚茶,体验很不错,尤其是清源山顶的晚茶,推荐每个来泉州旅行的朋友都要体验下

昨晚夜宿清源山顶,今天计划去逛逛泉州古城,因为想要去的地点比较多,所以早上8点就已起床下山,没睡懒觉了

08.15 Day5

妻子提前约好了簪花,就在西街附近,下山之后我们直奔西街,先去簪花,大约一个小时完成,盛装开启泉州古城的CityWalk。泉州古城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在7.62平方公里范围内,高密度分布着众多海丝文化史迹,有8处世界遗产点、各级文保单位59处、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街区3处,还分布着历史建筑70处、古民居600多栋以及大量传统街巷、城墙遗迹、寺院宫庙等,尤其以宗教场所最多,基本每走上几步就能看到一座

泉州有「众神人间办事处」的盛誉,这主要源于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独特的民间信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唐代到元代,泉州先后超越宁波和广州,成为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巨港,发达的海洋贸易使得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里交融,因此这里汇聚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文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宗教博物馆。逛泉州古城时,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宗教场所不容错过

CityWalk除了逛逛古城外,还会串联起来几个世界遗产点,其中第一个就是南外宗正司遗址,这里是个遗址公园,有一个室内展览详细介绍了南外宗正司的历史。宋初,太祖赵匡胤确定其兄弟后裔为皇族,随着宗室人口增长,宋仁宗在开封创立大宗正司管理宗族事务。之后为安顿各地宗室、缓解开封宗人居住压力,又在西京洛阳和南京商丘分别设立西外宗正司、南外宗正司,与当州通判共同管理宗室事务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南外宗正司也随之迁徙,先移至镇江,后迁至泉州,司署设在古榕巷内的水陆寺中。南迁泉州后,宗室人口不断增加,他们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泉州经济文化发展和海外贸易繁荣。但宗室生活奢侈,费用多由泉州地方财政负担。南宋景炎丁丑,元将唆都带兵攻泉州,蒲寿庚降元并尽杀南外宗室,南外宗正司建筑被毁

如今赵氏皇族早已不在,南外宗正司也已变成了遗址,了解到了这段历史,仍然令人唏嘘不已

南外宗正司遗址逛完出来继续前往下一个世界遗产点泉州府文庙,初进泉州古城,感觉古城就像是个城中村,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规划,房屋低矮且紧凑,道路狭长,像是一栋栋的农家小院,在这农家小院间还时不时的穿插着寺庙和道观,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当走的久了,就会发现,虽然房屋低矮,似野蛮生长一般,但真个古城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小院也都装饰的自然而漂亮,还会有一些十分有格调的小店开在下一个拐角或是不经意间的漂亮院子里,给逛古城的人一点惊喜。仔细想了想古城看似低矮、紧凑和无需,恰恰是因为泉州以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的主动规划结果,而非无序发展,这种规划逻辑既尊重了古城的历史肌理,也保留了其作为活态世遗的独特价值,与城中村的无序生长还是有着有本质区别的

边逛边看,边看边想,泉州古城绝对称得上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文化长卷,启迪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中午十分,还没走到泉州文庙,肚子就先饿了,正好看到一家沙茶面店,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于是进去点上两碗面填饱肚子先,别说,这家沙茶面除了贵一点之外,别的没毛病,汤汁浓郁,配料鲜美,特别好吃,毕竟两碗面花了78块钱,要对得起这价格

吃饱喝足,前往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唐开元末年始建,宋太平兴国年间移至现址,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建筑规模为中国东南七省之冠,是中国南方文庙的重要代表。主要建筑包括大成门、大成殿、泮池、泮桥、明伦堂等,参观文庙的人明显比西街要少不少,算是比较清净了

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左学右庙,由位于西侧的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和东侧的州级地方教育建筑学宫组群构成,两组群均呈中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其中大成殿是文庙建筑群的核心,始建于北宋,采用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以48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正面6根浮雕盘龙檐柱,寓意六龙捧圣,其建造形制是古代最高的建筑规格,也是泉州目前唯一仅存的,为全国现存文庙罕见

走进大成殿内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殿正中悬挂万世师表匾额,供奉孔子塑像,两旁配祀颜回、孔伋、曾参、孟轲4位杰出学生,东西两侧还设有两龛,供奉十二贤哲塑像,整座大殿看上去恢弘大气,庄重肃穆。站在这些巨大的石柱下,仰望着层层叠叠的梁架,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大殿顶部建造精美,采用抬梁式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其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梁架,逐层缩小,逐层加高,直至最上一层梁上主脊瓜柱,各层梁头上和脊瓜柱上承托檩木,又在檩木间安排椽子,构成屋架。造型精美的同时兼顾了耐用

大成殿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其他各脊用泥塑、瓷雕、彩绘装饰着玉禽走兽、农耕狩猎、草术花卉,还有鸳鸯探莲、风栖梧桐、松鹤延年等剪粉,间以泥里回纹间隔,脊堵上部的脊线处多组如意、书卷、葫芦剪粘,整体屋顶装饰极具闽南建筑艺术特色,是实用性与美观的和谐统一

文庙出来,已经下午三点,原本还想去的其他几个世界遗产点已经没有时间了,因为提前预约了下午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参观,再不去要来不及了。从府文庙到非遗馆3.2公里,打车过去,14块钱

泉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项,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数量在全国设区市中名列前茅,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数量居福建省首位

整个非遗馆很大,二三四层占了三层的空间,分门别类的展出了惠安石雕、泉州木雕、泉州刻纸、永春纸织画等众多传统技艺展品,以下是惠安石雕部分作品,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圆雕、浮雕、透雕、线雕、沉雕、影雕等多种雕法并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大者雄伟壮观,小者精微细巧

以下是泉州木雕的部分作品,泉州木雕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粗犷、古朴、淳厚,线条流畅,刚直简洁,人物造型凝重、端庄,既有明显的中原雕艺痕迹,又具有南方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特色

以下是泉州妆糕人的展品,泉州妆糕人源自中原的捏面人,并在泉州地区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和传承,用糯米粉等原料手工捏制而成的传统节庆装饰品或祭祀用品,造型生动传神,灵动活泼

非遗馆太大了,展出也过于精彩,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只参观了大半,闭馆了,略有遗憾。早上簪花穿戴的衣服和饰品要6点钟给还回去,所以非遗馆出来就准备去归还簪花的衣服和饰品了,非遗馆到西街大概4.6公里的距离,不赶时间,我们就扫了个共享电动车骑上过去,沿途还能看看泉州的城市风貌,路过钟楼,拍照留念

还好衣服,已经7点,晚上约了非遗泉州木偶戏的表演,8点半开始,离西街不远,走路过去,路上遇到阿泉全牛馆,被食材和香气吸引,进去尝尝解决晚餐,竟然也是格外的好吃,牛肉自不必说,就连咸饭和酸菜也是特别的美味,能吃到美食,就特别满足

泉州非遗木偶戏包含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迟于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是泉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木偶戏形式。提线木偶的提线看上去十分复杂,有的多达30余条,艺人通过手指、手腕、手肘等部位的灵活运动,操纵提线,能生动表现各种复杂的动作,如飞天、入地、跃马、翻腾等,十分灵活

布袋木偶戏,艺人以手掌托偶身,食指伸入偶头腔内,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操纵偶人的双手,通过手指的活动和手腕的转动,展现出丰富的动作,如拈花、弄扇、撑伞等,动作敏捷、细腻逼真。看上去不是很复杂,但在中间互动环节,表演者教了我们简单的动作,我已经感觉手要抽筋了

非遗木偶戏最佳的观看地点是在泉州木偶剧院,但票十分难约,至少要提前一周都不一定约的上,于是我们网上买了其他地方的演出票,还是挺贵的,198元/两人,表演大概40分钟的时间,40分钟三场戏。看着台上的表演,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时还不懂看戏,只知道戏台的周围很热闹,有许多卖小吃的摊贩,人潮涌动,堪比赶大集

后记

妻子心心念念的簪花终于实现了,一身红色的旗袍,一头鲜艳的簪花,穿梭在泉州古城的小巷里,确实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泉州簪花到处都是,价格也不贵,40元起,199就能包全套化妆、簪花、服饰、跟拍,个人觉得还挺值,我们没有要跟拍,不喜欢太过刻意的感觉,就随意的走走逛逛,于日常间拍下一些生活的照片,挺好